慧光法師 轉化孩子的生命

646
阿瑤
圖:可人 /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特此鳴謝。 場地鳴謝:漢礼

菩薩寺慧光法師和葉本殊老師帶尼泊爾菩薩沙彌學院的七位沙彌訪港了! 十年前,慧光法師創辦尼泊爾菩薩沙彌學院,招收了一群小沙彌。 十年之間,慧光法師在尼泊爾辦學弘法,經歷地震、疫情,種種艱苦不易, 這次終於帶七名沙彌來到香港參訪,於 3 月 11 日和大家見面,細說近況。

646

646

行走在尼泊爾的修行

2014年,慧光法師走到尼泊爾加德滿都山區修行,至今已逾十年,面對重重考驗,他認為這是出家人的功課。「怎樣修行?怎樣利益眾生?尤其是困苦環境中的眾生,怎樣做才能真正改變他們的生命,幫助他們?過程中有很多考驗,考驗就是在激勵我們,我們所學的佛法也落實下來。慈悲容易說,可是怎麼做?遇到困境時,慈悲還能做到嗎?」法師一邊修行,一邊懷揣這些問題,逐步實踐。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都是一個很大的考驗,在尼泊爾更是。物資匱乏,普遍衞生意識較低,遇上疫情,每個人的生命都受到威脅。很多人勸法師疫情危險,不要出去。法師卻說:「這時候更需要佛法,我們更加要走出去。雖然我也會害怕,但這是我們的義務。醫生、護士在這個時候也願意去幫助病人,何況是我們出家人?這是最需要我們出家人的時候,去安慰人們的心,找辦法幫助他們,所以很感謝很多居士的大力護持,讓我們收集到很多醫療物資,還有食物。」

646

646

 

廣袤的袈裟福田地

為建設沙彌學院籌募經費,慧光法師在 2014 年發起「袈裟福田地」建校計劃。這次訪港,法師帶來兩個好消息,一是沙彌學院第一期的第二棟校舍開始動工,二是他們將申請建設菩薩沙彌尼學院!

「尼泊爾菩薩沙彌學院」現在一共有三塊土地,分為三期規劃。只是第一期就有五棟建築,慧光法師和沙彌們正住在建好的第一棟中,第二棟是一所綜合教學大樓,在今年 3 月 18 日舉行啟建典禮,經已動工。法師還透露,他們最近和藍毗尼佛教大學初步簽署了合約,將在沙彌學院附設大學,屆時不只是沙彌教育,國際學生也能在學院學習佛教。

學院預期招收沙彌和沙彌尼各一百名,第二期便是沙彌尼的教學空間。尼泊爾是一個重男輕女的社會,很多社會資源都沒有落在女性身上,女孩子讀書、工作、生活環境,各方面都不好。法師認為,沙彌尼學院能幫助到一些女孩有受教育的機會,從道場角度來看,沙彌尼也更善於照顧道場。

去年,國際建築設計團隊到尼泊爾考察即將啟建的第一期第二棟工程時,葉老師感嘆自己也有一些年紀了,不知要等到什麼時候,才能見到沙彌尼學院建成。這番感慨把沙彌尼學院的工程提上進程,建築師將在今年把設計草圖畫好,向當地政府申請,若能通過就能開始動工。

 

小沙彌長大了

訪港的七位沙彌已長大成人,在他們分享自己的故事之前, 先唱誦梵文〈三皈依〉,並祈請諸佛菩薩加持,給予眾人慈悲、智慧和力量,梵音深滿。 誦畢,沙彌朝諸位菩薩問訊,方卸下念佛時莊嚴的面貌, 流露出未經世俗雕琢的純樸,在法師和葉老師慈愛的目光中,用普通話介紹自己。

宗賢師

646

「我從九歲開始跟師父學佛法,現在已經二十歲了。我們家只有兩個孩子,兩個都在佛學院學習,我弟弟叫宗德。我們菩薩沙彌學院不是一般的學院,師父希望我們生命中有很多種味道、很多種顏色,所以請很多老師來教我們,像文通老師教我們頌缽、松崎勝美老師教我們雕刻、正隆老師教我們水墨畫。還有很多尼泊爾傳統的藝術,像唐卡、銅雕等等,現在我們可以做簡單的佛像了。我很喜歡照顧小學弟,現在幫忙上一年級和三年級的英語課,之前也有教他們中文。」

宗賢師戴着眼鏡,面闊口方,身量寬厚,葉老師打趣說,有時候看到他的身影,還以為看到了光師父呢!他是慧光法師的侍者,看着法師每天用功,不懂的事,自己看、自己學,努力學懂,很多個晚上累得躺在沙發上就睡了,法師刻苦用功的精神深深影響了他。

出家前,宗賢師在尼泊爾的首都 — 加德滿都讀書,他坦言,假如沒有來佛學院,他可能會幫自己過上較好的生活,但卻沒辦法去幫很多人。現在他的願望是成為一位弘法師,跟着師父,到處弘法利生。



想睇更多關於646期溫暖人間內容,請即加入成為電子版會員,以支持溫暖人間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的弘法志業。